內觀結束兩週,趁著安靜的下雨天,細細寫上關於內觀後的心情。
原來生命是不斷的經驗與變化,其來有因,隨順隨心
我喜愛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探問著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從小帶著憤世嫉俗的心,看待這不公不義的世界,向內向外,總是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低落與失望。長大後,粗盹的心從瑜伽體位法開始進入,隨後去了印度修習瑜伽、學習頌缽與靜心,在迷霧裡的曙光中,仍尋尋覓覓的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遊走。
隨著生命之流,開始與大自然接觸,從天地萬物中滋養身心,獲得短暫的平靜,回到花花世界後,飽滿的能量依舊一點一滴的流逝。心,仍有所求、仍有痛苦。原來,這就是貪求與瞋恨,種下什麼意識種子,自然結成什麼果實。
苦,從心而來 知苦才能離苦
人容易因為快樂幸福的時間過去,而感到空虛與可惜;也容易因為難過痛苦的到來,而感到想要掩蓋或消除。當心愛的生命離去,我們沈浸於悲傷當中,總是習慣說著:請節哀。為什麼要控制哀傷的感受?若可以完全的與悲痛同在,看見悲傷,接受悲傷,便會了解,原來這世界的愛是生生不息,它會用愛,來療癒傷口。
內觀帶給我的體驗 : 孤獨、享受、又充滿
這次的內觀十日中,深深體會到反璞歸真的感受。守持戒律,禁語、沒收手機,一日兩餐美味的素食,傍晚5點簡單的水果與米茶,每日都是純然的靜坐禪修與散步。我很享受這樣與自己相處的方式,當然對所愛的人會想念,但當心念很純粹的在當下時,一切都會變得平衡。
內觀法是透過向內覺察身體的每一處感受,不論是喜悅還是不喜悅的感受,練習著以平等心面對它。因為大自然法則中,萬事萬物會生起也會滅去,一切都是無常。當明白這個道理後,漸漸的,不再受到外在影響心的波動。
人生是無常的,快樂、痛苦也是無常,時刻活在當下,是瑜伽與內觀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某一日的內觀中,心中有個聲音出現
:先把自己療癒(照顧)好,才能療癒(照顧)他人與這個世界。
是啊,在探索身心靈的過程,應該先回歸身心,安頓身心。好好順從感受,生命自會盛開一朵花。
重要的是離開後的生活
這次的體驗,有好多的自我對話,也有好多的幻相
我在尋找什麼?
我在害怕什麼?
透過向內的觀察,我看見自己的習性反應,一次次的浮上,一點一點的消融。
但真正的修行始於離開內觀中心後,只有自己親身體驗與持續精進,才能內化為自己所需要的養份,才能有意識的覺察自己每一刻的實相。在十日中,因為有界線、有戒律,很自然地讓心平靜,但離開後,再次面對紛擾的世界,如何保留一部分那時候的自己,帶入日常生活中呢?
「你必須自修、自悟;已到對岸的人,只能指出那條路而已。」-佛陀
慈悲觀
深深感謝前世的福德,讓我此生可以接觸正法,也感謝所有善良靈魂的付出,讓我可以安心的閉關十日。
感謝我的家人願意給予我支持與自修的空間
更感謝過去所有的老師,傳承至今。
一切是流、一切是法。
願我們都走在前往真實的道路上
願一切眾生快樂、安詳、解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