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愛的連結與傳承
更是一種很深很深的緣分
自從4月底回桃園去塔位看阿公阿嬤後,接下來因為疫情大爆發,中間快閃回去過一次,但與大家基本上已經半年沒有見面
終於,上個週末,回家了 。
–
但,我的心,卻也同這冷清的家一樣空蕩、寂寥。
是因為這個家的靈魂不在了嗎?
從小到上大學前,我跟在阿嬤身邊長大,我清楚的了解,阿嬤是這個家的支柱放學回家
開門說聲:阿嬤我回來了。
肚子餓時,說聲:阿嬤,我肚子餓了。
洗頭洗到一半,說聲:阿嬤,沒有熱水了。
可是因為從小面對阿嬤的威嚴,以及我內在的膽怯,心中總有份結遲遲無法打開讓我對阿嬤產生了一種敬愛又畏懼的想像
–
一起坐在沙發時,我們沒有對話著看著電視,但我很想和阿嬤分享日常生活的點滴;
離開家裡後,每一次打給阿嬤時,想要多聊聊,但通話的時間總是不超過5分鐘;
和阿嬤逛市場時,總是跟在阿嬤的後面,心裡卻很想牽著阿嬤的手…
一直到阿嬤生病了,祂像孩子般躺在床上,我開始可以摸摸祂的手,親親祂的額頭,躺在祂身邊撒嬌但是我還是沒有辦法很自在的和阿嬤聊天,要逗阿嬤開心,依舊好難好難
明明內在的情感密度很深,為什麼無法透過外在行為來表示我心中一直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自己,
又或者是說,我沒辦法接受和阿嬤這樣的模式,這成了我最大的遺憾也是我沒有完成的功課
這一股無法宣洩的情緒,沉積在身體裡,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想著哭著,好像慢慢懂了
我想念我懷念的都是與阿嬤相處的過往,雖然此生沒有辦法與阿嬤完成親密度上的課題,但祂卻帶給我更深更多靈感上的體悟與發現
不論中間有什麼遺憾,都已成過去,但祂提醒我本來的課題依舊要去面對,而這份愛也確實存在。
–
這一次回家,阿姨們成了大人中的大人,彼此寒暄著,心裏頭深深思念著。
開門時,看著空無一人的家,內心的衝擊化為空虛。
關門時,想像著阿嬤坐在沙發上,對我笑笑的說,還是要常常回家哦!
沒關係,即使阿嬤不在了,祂很自然的透過這份愛流動包圍在大家的生命之中。
以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以後也會是這樣
Leave a Reply